首页> 台湾> 正文

收复台湾后,施琅成了土皇帝,留下的遗产让后代200年不愁吃喝!

浏览次数:5096 发布时间:2022-10-24
古时候入朝为官的分为两种人,一种是拼命地往皇帝身边爬的;另一种是恨不得离皇帝远一点的。正所谓伴君如伴虎,离皇帝远一点就轻松自在很多,而且还能偏安一隅不受严格管束。
收复台湾后,施琅成了土皇帝,留下的遗产让后代200年不愁吃喝!

古时候入朝为官的分为两种人,一种是拼命地往皇帝身边爬的;另一种是恨不得离皇帝远一点的。正所谓伴君如伴虎,离皇帝远一点就轻松自在很多,而且还能偏安一隅不受严格管束。

 

台湾在历史上多次易主,它有着极其丰富的历史。不过台湾跟大陆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错综复杂的,可以说藕断丝连。先是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夺回台湾,后又有施琅收复台湾。

 

由于施琅的缘故,台湾自清康熙年间就已经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也是毋庸置疑的。而施琅就是那种喜欢“天高皇帝远”的人,让他在台湾当了好多年的土皇帝,积累了巨额财富。

 

施琅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但他们家境很宽裕,只不过到了他父亲施大宣这一辈的时候就没落了。但由于父辈的乐善好施,所以他们家在当时积累了不少的好人缘。

 

随着年龄的增长,施琅生得一副富贵之相,脸盘大额头宽。因此施大宣就觉得自己儿子以后一定会有出息,至少位列公侯将相,于是便对他寄予厚望。

 

然而让人意外的是,施琅对读书并不感兴趣,而且也学不好。但他舞刀弄枪的却很在行,平日里跟着老师学习兵法的时候兴趣盎然,没多久就掌握了各种兵法,这也许就是天赋使然。

 

明末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许多人都选择投军报效国家,施琅也一样。后来他投奔到了明朝将领郑芝龙的部下。他智勇双全,每次交战的时候都冲锋在前,因此得到郑氏的赏识。

 

不久施琅被调到郑成功的麾下任职,与他一起共同抗击清军,由此也开始了两个人的宿命恩怨。

 

刚开始郑成功对施琅是非常友善的,特别的器重他,很多军中要事都会找他商量。可是施琅这个人性格比较直率、为人正直不喜欢玩弄心机,经常大胆地指出旁人的错误,因此在军中得罪了不少人。

 

他与郑成功第一次矛盾爆发是在入粤勤王的时候,郑成功提出如今粮草匮乏,应该在广东地区搜刮一些粮食以作军需。可是施琅觉得这种做法很不仁义,于是正面否决了郑成功的建议,导致他被郑记恨。

 

施琅不愿意掳掠广东百姓是因为受到家风的影响,他们家以前都是乐善好施的,他正直的个性也由此而来。然而因为这件事他得罪了郑成功,于是便被削掉了兵权,并且被勒令返回厦门。

 

与郑成功反目

 

施琅回到厦门后不久,清军马得功就来偷袭,守城的郑芝莞弃城溃逃,当时他身边只有六十多个人,但他依旧号召大家勇于抵抗清军。在广东的郑成功闻讯,害怕厦门沦陷导致军心动摇,于是便回城支援。

 

因为施琅的抵抗,为郑成功的回师争取了时间。在击败了马得功之后,郑成功大肆论功行赏,但他对施琅依旧怀有戒心,只是赏赐给他银两,却并未恢复他的官职。

 

这令施琅非常恼火,他自认为当初在广东提出的“主力西进”会引发后方兵力单薄而被清军趁虚而入的建议得到了证实,如今他又不顾个人安危拼命抗击清军,却依旧不能官复原职。

 

后来施琅上报郑成功自己要落发为僧,这多少有点赌气的成分,他就想看郑成功的态度。然而郑成功对他的决定表现得很漠然,为此施琅一气之下真的剃光了头,从此不再去见郑成功。

 

而让两人公开决裂的事情便是“曾德事件”,曾德原本是施琅的部下,但由于长期被他压制而没有出头之日。现如今施琅被削了兵权,曾德便托关系投到了郑成功的麾下当一名亲随。

 

施琅知道后非常气愤,一定要将曾德捉回来斩首,即使郑成功下了不能杀的命令,他依旧我行我素。这可把郑成功也惹毛了,既然你施琅不给面子,那我也不需要再留情面。

 

于是郑成功将施琅以及他的父亲施大宣、弟弟施显给抓了起来。后来施琅在亲信的帮助下逃往了清军的管辖之地,于是郑成功盛怒之下就把施琅的父亲和弟弟都给杀了,两人从此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

 

施琅逃离郑成功之后便投靠了清朝廷,康熙元年施琅被任命为福建水师都督,在海澄击败了郑经的军队,并上书皇帝要将台湾纳入大清的版图,这建议得到康熙帝的支持。

 

不久后郑成功在台湾病逝,他的儿子郑经承袭其位置。但由于陈永华和冯锡范内斗,致使郑氏政权遭受重创。此时郑经生了重病,于是只能委托儿子郑克臧来处理日常事务。

 

然而没想到郑经一死,冯锡范就找机会把郑克臧给毒死了,继而立了郑克塽为王。郑克塽其实就是冯锡范的傀儡,此时台湾政权都掌握在冯锡范的手中。

 

经历过政权动荡的台湾已经没有了以前的风光,再加上冯锡范作恶多端,早就引发了民怨。施琅为了给家人报仇,发誓一定要攻入台湾雪恨。

 

他给康熙帝上奏折,请求派兵去荡平台湾,可是当时鳌拜等人专权,彻底否决了他的意见。他的谏言被束之高阁也就罢了,就连水师的职位也不保,还被留京宿卫长达13年。

 

直到康熙平定了三藩之后,施琅才官复原职,再次回到厦门,而他要攻占台湾的意见也重新被采纳。为了实现这多年的夙愿,施琅殚精竭虑,日以继夜地整船练兵。

 

终于在1683年,施琅率领大军从铜山出发开始攻台。仅用了六天时间,施琅就大获全胜,全部拿下台湾。后来郑克塽投降,施琅在清政府的安排下入驻台湾府,划归福建省管辖。

 

施琅在台湾期间,将原本郑氏的田产都收入自己的名下,甚至还巧立名目去勒索没有田地的渔民。施琅就看准了台湾离北京距离远的优势,在这里当上了“土皇帝”。

 

而且施琅在占有了这些田地之后,既不报税也不上交,并且通过暴力手段逼迫百姓不能去告御状。直到乾隆年间,福建巡抚在办案过程中才发现台湾有侵占良田的严重现象。

 

他便上奏朝廷,乾隆下令彻查,最终查获台湾的官员多有侵占良田的恶行,其中以施琅的范围最广,一共达到一万四千多亩,占了整个台湾田地的63%。

 

如此庞大的家业,恐怕他的子孙后代200年都不愁吃喝了。而施琅的田产在当地被称为“施侯租田园”,他们出租良田之后所收的租金全部由清朝在台湾设立的衙门代为收缴,然后再保送到北京施琅家族,而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了台湾被日本攻占时期。


关于新闻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环球新闻网